2021年9月29日 星期三

“朱炳仁·铜”开在北京,走向世界走进百姓家 姜军:创新是最好的传承

时间:2023-08-04 20:59:39来源 : 潮新闻客户端

潮新闻客户端 编辑 袁华明

“朱炳仁·铜”开在北京前门

在北京前门大街这片得天独厚的绝佳位置上,始创于清朝同治末年1875年的中华老字号“朱府铜艺”矗立在那,其三层楼高、铜体装饰、“中国红”色的门面格外引人瞩目。与杭州河坊街近三千平米的江南铜屋相比,前门大街上的这家“朱炳仁·铜”更像一个浓缩版。


(资料图)

在浙江,朱炳仁和他的作品远近闻名;在全国,“朱炳仁·铜”更是大放异彩,峨眉山金顶、桂林铜塔等百余座铜建筑都出自他手;而在北京,“朱炳仁·铜”深耕十余载,成为入驻故宫博物院的文创品牌。

详情点击>>

繁茂的藤蔓⑫:“朱炳仁·铜”开在北京 走向世界也走进百姓家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社长、党委书记姜军:

创新是最好的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总是让人惊叹的,比如纳西古乐,曲声悠扬,余音绕梁,听端坐整齐、神情安详长者的演奏你会感慨此音只有天上有。又如剪纸艺术,一张普通的纸张在非遗传人的巧手剪裁下,花鸟、人物、山水等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然而,一个现实的问题是,随着众多非遗传人慢慢老去,未来许多非遗项目我们大概只能在博物馆、非遗馆里才能见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时代之问,也是实践难题。

2002年,杭州西湖之畔,在雷峰塔遗址的上方矗立起一座典雅古朴、雕梁画栋的新雷峰塔,游客们恐怕想不到这竟是一座金属铜塔,而担任雷峰塔铜工程的总工艺师就是非遗传人朱炳仁,他也是朱府铜艺的第四代传人。铜雕所采用的镂空、叠镶、烘炼、制绿、熔模、点刻等传统技艺是现代工艺所无法替代的,但因为老式铜壶等铜雕产品与现代生活渐行渐远,铜雕工艺的传承遭遇了瓶颈。

与故宫博物院的合作让时尚、艺术、生活的铜雕以崭新的方式回归大众的视野,这也让朱氏父子重拾了“让铜回家”的信心。毕竟,流行是最好的保护,创新是最好的传承。

欢迎大家转发并参与讨论。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

(责任编辑:黄俊飞)

推荐内容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