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9日 星期三

从人生三境界看管理 天天快播

时间:2023-06-17 17:05:35来源 : 管理进阶一天天


(相关资料图)

导读: 1、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2、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3、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前两天看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他在书中提到古今凡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其实管理也是有境界的,管理的境界不是职位的高低,而是自己对管理理解的层次。就像佛家说人生的三重境界,第一层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层,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没有做管理之前,可能看着领导挺滋润的,每天就是见见客户、聊聊天,晚上陪客户吃个饭,回来把合同交给下面人去执行就可以了。等自己进入管理序列,知道了管理的难处,才有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很多事情不是看上去那样的。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逐渐明白管理的本质时,就又达到了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的境界。 01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企业里面一般有两种晋升渠道,一种是走管理路线一般称M序列,一种是走技术路线,成为技术业务专家,一般是T序列。为了应对职场35岁现象,很多人希望在35岁前晋升到一定级别,保证自己的岗位的稳定性。 很多小伙伴选择了管理路线。没有做管理前,看着管理线的人收入高,有权有势的,再加上传统思想,人们都觉得哪怕在企业做个领导也风光。 要想做管理者,没有业绩和能力肯定是不行的。个人开始冲击业绩,提升能力,这个阶段就需要“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了。 要想做好管理者,首先要有业绩,能服众,有能力带领团队做出更大的成绩。其次还要有意愿,管理不仅仅是下命令就行了,要有服务意识,保证团队能拿到想要的结果。 对比普通员工与管理者,他们往往存在领导力、时间管理和工作理念方面存在差异。普通员工关注自身技术业务能力,安排好自己时间,按时完成好自己任务,为了完成任务与同事维持好基础的人际关系即可。 但是作为管理者不再只是技术业务能力的要求,增加了领导力方面的能力需求,比如定计划、选人用人、工作授权、绩效管理、人员奖励与激励、获取资源、上下左右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等。 除了能力要求,时间管理方面与普通员工差别很大了,以前时间是自己说了算,只要按时完成任务即可,管理者的时间已经不能完全自己掌控,需要应对很多突发事件,下级的咨询,上级的临时任务、平级的互相支持等。 在工作理念上,差异也比较大。普通员工通过个人能力完成任务,追求技术业务能力的提升。管理者则通过别人工作获得自己期望的结果,追求团队的成功,协助下属能力提升。 这个阶段,管理者开始有孤独感。晋升管理者之前,人际关系比较简单,主要是和上级、同事的关系。成为管理者以后,要面对上下左右的关系,并且以前关系好的同事可能还要避嫌等,自己会感到孤独,尤其是面对困难和压力时,孤独感更强。 02 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当我们从事一段时间的管理工作后,从迷茫渐渐找到自己的工作节奏和工作方法,开始觉得管理也挺好的,想努力去实现自己的快速晋升,这时候就进入“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境界了。 这个阶段,作为管理者,往往正是年富力强的阶段,他们往往加班最多、工作最累,但是看到自己工作的成果,往往觉得很有成就感。 在工作过程中,管理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遇到各种各样的奇葩事,开始体会到管理的不易。看山也不再是那个山,看水也不再是那个水。开始寻找事情背后的规律,开始学会与各类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不再对谁都一样,懂得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明白了团队的重要性,初级管理时,管理者往往犯几个常见的错误,比如往往因为自己擅长某项工作而直接插手下属的工作,体现自己的优越感和成就感;或者当他们对下属的工作方法感到不满时,便亲自去做,这在无形中产生了与下属的竞争。初级管理者往往容易成为救火队长,他们更重要的是带领团队完成团队目标,而不是再像个人工作者一样体现自己的个人能力和业绩。 管理者进入管理后开始学习领导力相关知识,实践管理技能。为了完成目标,管理者带头加班、学习新的业务、技术知识,还得学习管理,边学习,边实践。 这个阶段,管理者付出最多,上有管理者给的指标压力,下有下属不断地提出新问题,同时还得配合同事做好协调工作。除了工作,这时候往往管理者也有家庭了,还要做好工作和家庭的平衡,真是压力山大啊,但是这也是管理者成长最快的时候。 管理者的胸怀都是委屈撑大的,一个人越成功,背后承受的委屈就越大。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吞得下委屈,才能成为大将之才。 能干、愿意干、最终干成是这个阶段的特点。 03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经过多年的管理工作后,再回忆自己的工作历程,就会发现虽然时代变化、技术更新、业务发展,变化的是人和事,但是不变的是人性。管理的核心就是识人心,懂人性,顺性而为。就像彼得德鲁克所说,管理的本质就是激发他人的善意。管理是通过团队拿结果,通过结果培养人。管理者是通过成就他人,才体现自己的价值。 多年管理经历后,最高境界的管理就是文化管理,也就是使命、愿景、价值观。一个企业的价值就体现在他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上,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体现在执行力上,高明的执行力是不令而行,用文化驱动员工去自发执行。 在初为管理人员时,开除个人老费劲了,感觉是抛弃同事似的。回头看,那些你开除的人员未必发展得不好,只是你这个土壤不适合他那颗种子而已。真正管理高手都是菩萨心肠、霹雳手段,心要仁慈刀要快。创业酵母创始人张丽俊曾表示过“开过 100 个人的,才叫做管理有境界,开过 10 个人叫做管理入门。”这是指的管理者识人用人能力。 人性是不变的。懂人性就是要知道:人只会为自己努力,不会为公司努力。 制定目标时,与上级讨价还价,给下级制定任务时,苦口婆心解释工作意义。其实高明的管理者都是先将组织目标理解,变成自己的目标,再将自己的目标变成团队的目标,再结合员工的需求,把团队目标转化为员工个人目标,这样员工在完成个人目标时,团队目标就自动完成了,实现了组织和个人的完美结合。其实企业与员工最好的关系是合作双赢,企业发展了,员工受益了。当然员工受益不仅仅是物质方面的,还包括个人成长和个人成就感等,这是很多企业管理中容易忽略的。 管理最终要回归到人性、人心的管理。要从“道”的层面去思考,用“术”去执行。要知道人性是向善的,如何激发员工的善意,就是管理的水平了,也更能体现管理的境界。 回归到事物本质,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但已经不是原来的山,也不是原来的水了。就像高僧说的,没悟道时,吃饭是吃饭,悟道猴吃还是吃饭,但是以前吃饭时想着怎么进步,现在是吃饭就是吃饭,学习就是学习。 管理也要回归到管理的本质,激发他人的善意,通过团队拿结果,通过结果培养人。

关键词:

(责任编辑:黄俊飞)

推荐内容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