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9日 星期三

“智慧麦作”让田间管理明明白白

时间:2023-06-06 12:09:23来源 : 科技日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风吹麦浪、遍野金黄。芒种来临,6月5日,在徐州市铜山区单集镇小麦地里,智能测产收获机正在加速作业,一边收割一边测产,田埂大屏实时生成该田块的小麦产量空间分布图,为下一季的种植提供了一张“数字明白图”。一旁的“麦情巡检机器人”则搭载着多光谱、深度相机、激光雷达、可见光等多个传感器来回移动,像位勤勉又专业的田间哨兵,不仅能24小时智能巡检,还能精确感知田块环境与作物长势。这幅生动的现代农忙场景来自于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研究院曹卫星教授团队的智慧麦作技术应用现场。

谈到掌握小麦产量的空间分布图对于小麦种植的作用,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创新团队副教授曹强介绍,有了这张图,大家就能精确把握田块中哪里产量高、哪里产量低,便于后期分析产业差异的原因,生成农艺管理处方,实现小麦田间精确管理。

曹强告诉记者,智能测产收获机在积累了长期的作物生长数据后,还可以结合不同的气候条件,预测不同环境、不同位置的田块产量,为后期的栽培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作为精确管理之“源”的数据主要来自哪里?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创新团队田永超教授介绍,数据来自于智慧麦作技术中的两大核心技术——数字麦田技术和麦情遥感监测技术。

其中,“数字麦田”的目标就是“一地一码”,相当于为每个田块都建立精确的数字档案,扫个码就能知道这是谁的田、有多大面积、种的什么品种、长势如何、历史产量如何,以及与这块田相关的土壤、气候等环境信息,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创新团队目前已为江苏25个现代农业(稻麦)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建立了田间“数字档案”。

“麦情遥感监测技术则利用空、天、地的立体化监测平台,在田块、园区、区域等多尺度上,依托监测仪、物联网、无人机、卫星遥感及应用系统等,实现小麦长势与生产力的精确预测评估。”田永超介绍。

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现代农业研究院副院长张正东表示,智慧麦作技术涵盖小麦生产管理中的信息实时化采集、管理智能化决策、耕种管收精确化作业、技术应用智慧化服务等全流程,为规模农场的应用推广提供了一个可嫁接、可移植、可推广的成功模式。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副组长郭天财表示,“这次现场观摩让我们看到了农业科技顶天立地的研究成果,看到了农业现代化的示范模板,看到了农业科技工作者坚持‘四个面向’的典范,看到了未来农业的美好前景。”

南京农业大学校长陈发棣认为,智慧农作技术在徐州铜山等典型农作区开展了规模化推广应用,有力促进了智慧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引领性技术指导和示范模式。他希望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彼此携手、产教协同,联合打造更加广泛、紧密的共同体,以切实有效的行动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记者 金凤)

关键词:

(责任编辑:黄俊飞)

推荐内容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