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9日 星期三

透过圆窗,看见未来:在尹山湖美术馆,行走于徐累的“时间三体” _天天报道

时间:2023-05-19 11:03:06来源 : 中国网

“时间三体:徐累的艺术”展览现场 2023年 图源:苏州尹山湖美术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撰文_徐子淇

异域山川的舆图在蝴蝶的鳞翅上显影,骨鹘向冷酷仙境的彼方长途跋涉。跨越地域与时空的文明线脉,在并置的回望中成为土壤、云层、洋流的地质分野……来自现实与想象的诸多人物和动植物,被重新勘探并组合在徐累的画作中,导引观众进入一个超时空的世界。4月22日,展览“时间三体:徐累的艺术”在苏州尹山湖美术馆开幕。

这是自苏州博物馆“赋格”个展后,徐累的艺术时隔八年再次与苏州相遇。展览延续了艺术家对时间亘古的追问,臻选其1993-2023年期间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通过徐累笔下时间“定格”“折叠”“平行”的三重面相,既是艺术家本人深切哲思的一次回望,也向我们展开了当下世界中国绘画的缤纷一角。

徐累 《虚池记》 65×86cm 纸本水墨设色 2000年 图源:苏州尹山湖美术馆,致谢艺术家

走进展览的第一单元“前生·时间的定格”,舆图如屏风一样向两边打开,露出浴缸中持着书卷的手,透过展厅入口旁的圆窗,我们与“时间三体:徐累的艺术”的第一件作品《虚池记》相遇。背景里如同《山海经》般带着志异色彩的地图,细看下来,各种交叉相径的道路和山川,并非以实际的地理名称标注,而是用蝴蝶谱、古琴名、草药、词牌名代替了原有的城镇、村落与河流,其内容是艺术家想象性的置换。舆图论据详实的考证意味被一种复杂而飘渺的浪漫主义消解,而呈现出一类不可求证、不可寻踪的思维景观。

“时间三体:徐累的艺术”展览现场 2023年 图源:苏州尹山湖美术馆

远离喧嚷市区,闹中取静的苏州尹山湖美术馆,展厅设计也颇具江南特色。圆形的窗洞互相映照,跟随45°斜角设计的步道与墙面,也如同苏州园林般移步换景,在展馆蓝色风格的渲染之中,古意渐生。帷幔、重屏、空椅、笼鸟、镜戏、梦蝶、石影,“前生·时间的定格”单元中的大部分作品,都带着类似的古朴意趣。

20世纪九十年代,徐累的创作沉迷于戏剧性的“间离”情境,勾勒游离的轮廓与似真似幻的斑驳光影,当身处虚空,古意与现代性的目光互相凝视,艺术家要如何回应这一动态的关系?我们或可在在展厅墙面所引用的弗朗西斯《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表述:“我们继续奋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断地向后推,直至回到往昔岁月”中找到答案。

“时间三体:徐累的艺术”展览现场 2023年 图源:苏州尹山湖美术馆

徐累将自身早期艺术创作的方式描述为“翻译者”:把已经远离现代生活的传统原理“翻译”成当下大家都能体会的语言,看似“复古”的路径上一直往回走,实则走向了现代与未来。徐累认为,中国古代文化所携有的丰饶的生命力,早已蕴蓄着强大的现代姿态,而当代艺术则以改变时间为方法,发现了过去的现代性和现代的过去性,从而唤醒了时间深处慷慨而丰饶的生命感受。

徐累 《蝴蝶志》 64×115cm 纸本水墨设色 2002年 图源:苏州尹山湖美术馆,致谢艺术家

蝴蝶是徐累作品中的重要意象。艺术家认为蝴蝶这一生物存在着“变化”的深刻意义,同一个生命体,经过变化,从幼虫破茧成蝶。通过蝴蝶的振翅,我们被艺术家引入这一不断变化的、充满可能性的网络,与不同的生命个体、不同的记忆历程相遇。

“时间三体:徐累的艺术”展览现场 2023年 图源:苏州尹山湖美术馆

展馆中与《蝴蝶志》作品相对的是作家苏童在《徐累的百年孤独》评论中的文字,“徐累在貌似古意的画面背后,找到了所有现代性的线条,由此,他的故事从复古的假象里挣脱出来,开始悄悄地遁入人与时空这个永恒的主题隧道:一个是时间,一个是孤独,如果顺利抵达了,为什么不可以简称百年孤独呢?”

这正是对第一单元“前生·时间的定格”精妙的收尾,而艺术家九十年代作品中的孤独,在进入本世纪后渐渐稀释为一种开阔的平衡。以这一变化为分野,展览进入第二单元“浮生·时间的平行”。《石上浪》以海平面为分界,深水下的巨石掩映在流动与宁静、水面与深渊之间,海平面往上,石头随着无穷漫长的时间渐渐化为洋流与云层,消逝于深邃的天空。在这幅作品中我们发现徐累强调的“绘画符号本身的平衡”,山岳在海平面上下隐现,经过白云苍狗,最后形成一体。

徐累 《石上浪》99×156cm 绢本水墨设色 2019 图源:苏州尹山湖美术馆,致谢艺术家

这种平衡如中国传统美学的“对仗”,它既是文学修辞,也是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通过一个原点,观看相对的两极,在种种“复合”关系和“平行”时空下互相调和。在“浮生·时间的平行”这一单元中,《龙马仙》《对弈》等作品通过潜在的时间将貌似对立的两面,调和统一,呈现出绘画与叙事体系下的平衡。

“时间三体:徐累的艺术”展览现场 2023年 图源:苏州尹山湖美术馆

第三单元“共生·时间的折叠”汇集了徐累近年来对“时间”新的体悟而创作的作品,他的视野转入对世界、历史、文明的宏观思考。互联网时代,以往艺术的既定章法被打破,在艺术家的视界中,层峦叠嶂的文明景观重新组合。

在展厅一面长达12米的展墙上,《世界的床》系列作品如一道笔直的缝隙,我们借此抵达历史互嵌之中永恒的窗景。这幅拼图式作品集合了各种文明与时代下不同样式的床,中国传统的屏床、日本的榻榻米、欧洲皇宫的床帏,中世纪精神治疗使用的床……徐累对世界的认知如同拼图,能够游刃有余地调配时间的线索,沿着时间的主轴自我归置,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不同尺度的时间性的并置正是对“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的二选一的抵抗。世界并非按照逻辑,而是以折叠组合的方式共生。

徐累 《世界的尽头》 132×325cm 纸本水墨设色 2009年 图源:苏州尹山湖美术馆,致谢艺术家

这种自性融洽的缘起,我们能够在作品《世界的尽头》中找到线索。徐累自述《世界的尽头》是其向内自观求索时期的最后一件作品,中国绘画中何以见天地?时时在其心头叩问。而《世界的尽头》这幅作品,绘制了一具在《坤舆万国全图》中长途跋涉的鸟类骨鹘,当文明走向无所适从之所,世界的开端又重现眼前,世界的尽头抑或是世界的开始。这一知会世界的哲思,延伸了艺术家后期对不同文明和历史的观瞻,立足种种复合的关系,我们在循环往复中感知一切。

徐累 《鹊华异色图》 50.5×169.6cm 纸本水墨设色 2021年 图源:苏州尹山湖美术馆,致谢艺术家

正如我们在尾厅“共生·时间的折叠”单元看到的《鹊华异色图》,倪瓒的隔江山色中蕴蓄着达芬奇的秘密;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却有北方文艺复兴怪杰博斯的《人间乐园》显现其中;《世界的云和山》《兴会》等作品,东方浮世绘、印度细密画、欧洲洛可可,各种文明景观融汇其中,如同细腻的地质层级关系一般,彼此呼吸吐纳着各自的前世今生。“美美与共的和美之气,这是一种中国人的态度。”借由中国传统文学思想“兴会”,古今中外,时空共振,和合共生,徐累排列组合着时间折叠的无穷游戏。

“时间三体:徐累的艺术”展览现场 2023年 图源:苏州尹山湖美术馆

在谈话中徐累流露出对中世纪的钟情。他认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是从文艺复兴开始的,在此之前,世界各地的人们用不同的角度透视文化,自由地观察世界,文艺复兴用科学代替了艺术的眼睛,走向不自由的固定视角。“中世纪并不黑暗,中世纪充满了离奇的想象和自由,各种文明的后面都有暗门,它们互相翱翔,互相影响、交流、投射。”

同时,展厅墙面上,鲍里斯·格罗伊斯(Boris Groys)的名言也一次次让我们驻足:“中世纪对永恒感兴趣,文艺复兴对过去感兴趣,现代性对未来感兴趣,我们的时代主要对自身感兴趣......全球化进程、互联网的发展,造成不同地方历史的共时性,我们的当代性正是这一共时性的结果,一次又一次使我们产生震惊感。”

“时间三体:徐累的艺术”展览现场 2023年 图源:苏州尹山湖美术馆

徘徊踱步于展厅之中,在透过互相映照的圆形洞窗,我们看到“永生·时间的寓体”单元以月亮为主题的一系列作品,漂浮在海上的月亮,白昼归巢的月亮,轮回重影的月亮,以及艺术家为苏州尹山湖美术馆本次展览特别构思的装置作品《陨月》——半掩地表,露出表面坑洼的月壤,仿若通往艺术家构筑的理性与浪漫的神秘情境,重新定义了尹山湖美术馆江南园林特色的设计风格。

徐累 《月牙定理》 180×270cm 绢本水墨设色 2022年 图源:苏州尹山湖美术馆,致谢艺术家

徐累对月亮主题情有独钟,也构成了他近期新作的创作灵晕。他引用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命运交叉的城堡》中的语言,形容月亮“是充满意义的世界,包括了那些对词语和事物最完整的诗韵记录。”达·芬奇曾经计算过的“月牙定理”,被艺术家以绘画的形式呈现,作品置于在黑色的幕景中,犹如深沉黑夜下理性秩序与神秘感性的交织显影,也唤起我们心理上的无限测量。

正如“时间三体”所隐喻的,沉潜于生生不息的文明图景之中,“前生”“浮生”“共生”仿佛一道从怀古走向平视,最终彼此交融、重新建构的生命线脉,一端牵起万象伊始的开头,一端朝向叩问未来的尽头,飞掠过人类远征与想象的灿烂时刻,而我们则“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展览海报

关键词:

(责任编辑:黄俊飞)

推荐内容

Back to Top